时间:2017-8-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河津,知道卢虔的人已经很少了。这位唐宪宗时期的工部尚书,静静地躺在“延福里”的土丘上,陪伴他的是树木、花草和飞鸟。

从张吴村向南,沿小路曲折而行八百余米,眼前是一片茂密的林子,一通高高的墓碑掩映其中。墓碑青石质,螭首,龟座,通高三米余,宽一米余,碑面字迹多已模糊,但尚能看出“银青光禄大夫”等字样。墓前有一水泥石墩,标记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墓地,北依土丘,南向开阔,群山环绕,草木茂盛。墓前有条石子路,偶尔有行人匆匆而过。

卢虔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清涧人,至今卢姓依然是清涧村里的大户。关于卢虔的生平,《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有记载。《旧唐书》“卢从史传”中载:“从史父虔,少孤好学,举进士,历御史府三院,刑部郎中,江、汝二州刺史,秘书监。”

《秘书监神道碑》记载较为详细:卢虔,字子野。少读书姑射山,唐永泰初年高中进士,被任命为襄陵县尉,经河南尹郑叔推举为王屋县尉,不久升任监察御史,拜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知杂事。后任复州刺史,改江州刺史,因业绩突出,加封朝散大夫。唐宪宗元和元年,拜左散骑常侍加朝请、朝议大夫,又加正议大夫上柱国,封范阳县国侯,食邑一千户,为银青光禄大夫。宪宗三年十月升任检校工部尚书兼秘书监。宪宗四年三月卒,年七十有六。后诏赠兵部尚书。其年秋八月十一日迁葬于绛州龙门县。碑中称,卢虔研究书传,尤精易道,曰其深于《易》、《春秋》、《孝经》,常以经义决狱,莫不称善;又称其刺复州时修长堤,灌田数千顷,民免水害;改刺江州时,拒廉使重敛,盖良吏也。

《秘书监神道碑》为宪宗时工部尚书归登奉旨所撰,宰相郑余庆奉旨所书。规格之高可见一斑。其碑历经千年风雨,碑文大多文字现已难以辨认。年10月,卢虔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1月被列为市保单位。

 年11月,在市文物局、清涧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由清涧卢氏子孙卢陈志发起募捐,决定对卢虔墓进行修缮。这一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卢氏后人的大力支持,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已募集资金4万余元。文物部门组织专人设计确定了修缮方案,目前修缮工作已完成。

秘書監盧虔神道碑此碑歸登奉敕撰,鄭餘慶奉敕書。宋以來諸家皆未著錄。據碑稱,虔葬於絳州,近人所撰《山右石刻叢編》亦不之及。此百餘年前舊拓,爲松江沈韻初舍人所藏,殆海內孤本矣。虔爲成德節度從史之父。從史兩書均有傳,《舊書》稱從史父虔,少孤好學,舉進士,歷御史府三院,刑部郎中,江、汝二州刺史,秘書監。敘述至簡。碑稱虔字子野,大王父齊指,高道不仕,王父神友,左金吾衛兵□□□(殆泐曹參軍三字),父名已泐。虔少讀書姑射山,永泰初舉進士高第,解褐□□州襄陵縣尉,尋補陝州□□主簿。河南尹鄭叔則表爲王屋縣尉,仍辟留守從事。俄遷監察御史,拜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知雜事。尋除復州刺史,改江州刺史,歲課第一,就加朝散大夫,尋除刑部郎中。除大府少卿□□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兼東都畿汝州都防禦副使輕車都尉賜紫金魚袋,就加左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元和元年,拜左散騎常侍加朝請、朝議大夫,又加正議大夫上柱國,封范陽縣國侯,食邑一千戶,仍□銀青光祿大夫。三年十月遷檢校工部尚書兼秘書監。以四年三月卒,年七十有六。後□月八日詔贈兵部尚書。其年秋八月十一日遷神於絳州龍門縣。又稱虔研究書傳,尤精易道。又曰公深於《易》、《春秋》、《孝經》,常以經義決獄,莫不稱善。又稱其刺復州時修長堤,灌田數千頃,民免水害。改刺江州時,拒廉使重斂,蓋良吏也。使非其子爲節鎮,則事蹟不可知矣。碑文多漫漶,末行建碑年月但存三月辛丑朔廿□□□卯建諸字。考長術,元和五年三月爲辛丑朔,廿七日得丁卯,碑蓋立於虔卒後逾年。《舊史·憲宗紀》稱從史以元和五年四月戊戌貶驩州司馬。四月爲庚午朔,戊戌爲二十九日,上距立碑時才匝月耳,而榮辱相判如此。碑稱從史官冠軍大將軍左金吾衛大將軍員外置同正員充昭義軍節度管內支度營田潞磁邢洺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奉天定難功臣檢校尚書右僕射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上柱國范陽郡王,傳多失書,亦藉此碑知之矣。

羅振玉《丙寅稿》,上虞羅氏鉛印本,年,55b-56b。

打开唐代历史画卷仔细搜索,字里行间依然可以发现卢虔的影子。

卢虔爱才,与当时的诗人白居易、孟郊、韩愈等关系甚好。又工于书法,其字习王羲之体,在当时很有名气。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称:“自怀仁《圣教序》出,号称集王羲之书,天下景从。”其中就收录有卢虔的《楚王堤记》。

孟郊是卢虔的至交,屡试不第。卢虔任汝州刺史时,孟郊是当地学子,两人在长安曾有过交往,卢虔被孟郊才学所感,多次资助其参加科举。贞元九年,孟郊再次落榜,其时,卢已转任湖北复州刺史。根据唐朝规定,入仕除了考试过关外,还需有官员推荐。孟郊面对绝境,设身处地考虑,把无限希望寄托在卢虔身上,想在卢虔那里暂且栖身以图后举。他道别长安,独行于商山古道,前往复州。途中千山竞秀,江汉交汇,景色宜人。孟郊见景思人,一首《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油然而生:

一身绕千山,远作行路人。

未遂东吴归,暂出西京尘。

仲宣荆州客,今余竟陵宾。

往迹虽不同,托意皆有因。

商岭莓苔滑,石坂上下频。

江汉沙泥洁,永日光景新。

独泪起残夜,孤吟望初晨。

驱驰竟何事,章句依深仁。

这次失意,卢虔再次接纳了他。三年后,孟郊又一次参试,始中进士,步入仕途。在孟郊现存的多首诗中,其中有十首专为卢虔而写。

卢虔为政清廉,遇事胆大心细。据唐人张读所著《宣室志》记载,卢虔任监察御使,分察东台时曾发生了一件怪异的事。当时,东洛有一所旧宅院,堂、奥、轩、级非常宏伟奇特,但所居之人多半暴死,当地再无人敢住。贞元年中,卢虔分察东台,想买下这所宅院作为自己的居地。有人告诉他说:“这个宅子里有鬼怪,不能住人。”卢虔说:“我自有办法除掉它。”第二天夜里,卢虔和他的一个从吏一起睡在堂屋里,让其他手下人全都住到门外。这个从吏勇猛善射,当夜拿着弓和箭坐在窗下。夜将深的时候,听到有人敲门。从吏问是谁。外边答应说:“柳将军给卢御史送来一封信。”信上写道:“我家住在这里有年头了。堂、奥、轩、级,都是我的住处。门神户灵,都是我的属下。而你突然到我屋里来,哪有这样的道理呢?假如你有房舍,我去住了,可以吗?你既然不怕我,难道你心中无愧吗?你赶快离开,不要招致败亡的耻辱!”读完,那书就飘然四散,像飞去的灰烬那样。不久又听到有人说话:“柳将军愿意见一见卢御史。”过一会儿,便有一个大恶鬼来到院子里,身长好几十寻,手里头握着一个大瓢。从吏立刻拉满弓射出一箭,射到了瓢上。那鬼立即退回去,找地方把瓢放下,过一会儿又来,从吏又射一箭,射中鬼的胸部。鬼惊慌,向东而去。天亮,卢虔让人查寻鬼的踪迹,来到宅子东面的一块空地上,见一棵一百多尺高的柳树上,扎着一支箭。这就是所谓的柳将军。卢虔把柳树砍了,从此那宅院里安全无恙。后来一年多,因为重建堂室,在屋瓦的下面弄出一个大瓢,长一丈多,有支箭扎在把上。这就是柳将军拿着的那个大瓢。

据《卢虔神道碑》载,其夫人为河东薛氏,襄州司马之女,出身望族,勤俭贤良,两人相敬如宾,可惜早逝。而在林坤《诚齐杂记》中记载:“卢虔后妻元氏,升堂讲老子《道徳经》。虔弟元明,隔纱帷听之。”可见元氏才华出众。“升堂”是古代书院的一种教学方式,马令《南唐书·朱弼传》载:朱弼每“升堂讲释,生徒环立,各执疑难,问辨蜂起,弼应声解说,莫不造理。”可见,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类似作报告或开讲座,是一位教师面对一定数量的学生,故称升堂讲学。卢虔后妻元氏作为一介女流,能够面对众多学生(肯定是男生)开讲《道德经》,那学问一定了得,不然何以能引得小叔都来偷听!但碍于男女有別,叔嫂之嫌,小叔还是要隔纱帷听讲的。此不失为学林一段佳话。

卢虔中进士,升御使,任刺史,再及工部尚书,几十年间,步步高升,政绩斐然,令人敬望。其子卢从史少年习武,善骑射,游学于泽、潞二州,深受昭义节度使李长荣器重,被任命为大将。唐德宗时,藩镇割据形成定势,每次节度使死亡,都会从本军中挑选继任者。李长荣死后,唐德宗派遣中使前往军中挑选继任者。大将来希皓素为军中信服,因此大家推他继位,但来希皓推辞不从。卢从史素来奉迎宦官,与中使也有交情,因此他站出来自请担任节度使,得到同意,被授为昭义军节度使。然而,卢从史担任节度使后,行为狂恣,为政无道,甚至强夺部将的妻妾,又密与叛乱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往来,表面上却请求朝廷出兵,企图加官晋爵。但朝廷允许其出兵讨伐后,卢从史却逗留不进,一面继续与王承宗使节往来,一面向朝廷求宰相之位,还诬告说各道讨伐军多与成德叛军有关,不应信任。这些行为使得唐德宗非常忧虑。唐宪宗继位后,护军中尉吐突承璀率领神策禁军与卢从史一起讨伐叛军,卢从史往往到其营中赌博为乐。他性情贪婪,吐突承璀以宝带、奇玩与之结交,二人关系很好。唐宪宗听说后,采取宰相裴垍之谋,令吐突承璀秘密逮捕卢从史。吐突承璀于是约卢从史赌博,暗中埋伏壮士,生擒卢从史,立即押送长安。昭义军队听说节度使被擒,都列阵出营,但大将乌重胤素来忠于朝廷,大声喝止乱军,大家才不敢动。

卢从史被押到长安后,唐宪宗当众揭露了他密谋叛乱的野心,将其贬为驩州司马,不久又流放康州,年,朝廷下令将卢从史赐死于康州,其子卢继宗等四人流放岭南。

卢从史骄纵,史书上曾有记载。

一是不认祖籍,欲移贯属京兆。

据白居易《答卢虔谢赐男从史德政碑文并移贯属京兆表》载:“卿男从史,为国重臣,自领大藩,厥有成绩。公忠茂著,政理殊尤。勒石所以表勋,赐文所以褒德,惟功是念,有善必旌,是国旧章,非予私渥。昨又请移卿贯,愿隶京邑,家声益振,臣节逾章。虽清望标门,崇冠山东之族,而丹心恋阙,耻为关外之人。载省恳诚,弥深嘉叹,所谢知。”

卢虔原封范阳国侯,崇冠山东之族。但从此表可以看出,从史耻为关外之人,一心想进京邑,属弃祖之士。

二是多次奏表宪宗,为父母要封。

白居易《与从史诏》载:“敕从史:省所陈谢追赠亡母并举荐韦悦,具悉。卿推诚奉国,积庆成家,既彰尽节之忠,宜洽流根之泽,虽禄难逮养,已寄灵于九原,而孝在显亲,宜旌贤於三徙,俾崇封赠以极哀荣。”

敕从史:史浣至,省所陈谢,具悉。卿亡父早践班荣,久著伟绩,永言褒赠,自叶典常。况卿孝友承家,勤劳事国,念兹忠节,皆禀义方,将慰匪莪之心,宜流自叶之泽。岂为殊渥,频至谢章。”

另有几次为自己表功,宪宗均予批复。

宪宗元和四年七月,卢虔灵柩归乡,八月十一日葬在延福里。白居易亲写《祭卢虔文》。

“维元和四年岁次己丑七月,皇帝遣某官某,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故秘书监赠兵部尚书卢虔之灵。惟尔质性端和,风猷茂远,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秉大节而事君,始终一致;陈义方而训子,忠孝两全。甲族推华,士林增美。久在貂蝉之列,近迁图籍之司,方延宠光,遽閟幽穸。褒奖之命,虽已表於哀荣;遣奠之恩,宜再申於轸悼。魂兮不昧,鉴此诚怀。尚飨。”

卢虔一门本可成为名门望族,其子卢从史贵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范阳郡王。因其骄纵恣意,贪心不足,元和五年四月戊戌被贬驩州司马,后被赐死,其时距卢虔墓立碑仅月余,荣辱相判,非一念之误,一日之寒。

唐人候喜写作《黄陂记》专门写给复州刺史卢虔的。“溉田千顷,始作于隋”,是说卢虔为复州刺史任时,完成了从隋代就开始修筑的堤坝,达到溉田千顷的治水业绩。与《秘書監盧虔神道碑》中的“又稱其刺復州時修長堤,灌田數千頃,民免水害。改刺江州時,拒廉使重斂,蓋良吏也”的记载相同。卢虔的官运与其任复州刺史时治水业绩有关。如今,卢虔静静地躺在故乡的土地上,千年之久,少有人评说。曾经的卢家坟已失却当年的辉煌,荣与辱,情与亲,只留一座孤碑与清风、山林、田园叙说。

唐代的女教授——卢虔夫人元氏

盧夫人?元教授!

——校碑札记1

《盧虔神道碑》云“夫人河東薛氏,襄州司馬□之女也,勤儉持家”,又云“今合袝,從周禮也”。可知盧虔妻為河東薛氏,出身望族。生前勤儉賢良,可惜早逝,因碑泐,未詳薛氏何年卒。

又林坤《誠齋雜記》記載:“盧虔後妻元氏,升堂講老子《道徳經》。虔弟元明,隔紗帷聽之。”則碑文所載薛氏當為盧虔前妻,前妻去世後盧虔再娶於元氏。元氏才華出衆,竟然能夠“升堂”講學。

此所謂“升堂”,是古代書院一類的學校的一種教學方式,馬令《南唐書·朱弼傳》載:朱弼每“升堂講釋,生徒環立,各執疑難,問辯蜂起,弼應聲解說,莫不造理。雖題非己出,而事實聯綴,宛若宿構。以故諸生誠服,皆循規範。”朱熹集我國古代教育家講學方式之大成,據史料記載,他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採取三種教學組織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升堂講學”。如乾道三年,朱熹自閩來潭,訪問張縂,在長沙嶽麓書院講學,論《中庸》之義,聽者甚多,有飲馬池乾涸之說。又如淳熙八年,朱熹請陸九淵到白鹿洞書院講學,據《象山年譜》記載:先生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於利"一章畢,即離席與朱熹言。可見,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類似作報告或開講座,是一位教師面對一定數量的學生,故稱升堂講學。

可見唐代社會還是比較開明的,允許女子升堂講學,和黑貓白貓道理相同,男教授女教授,誰能講好誰是真教授!盧虔後妻作為一介女流,能夠面對眾多學生(肯定是男生)開講《道德經》,那學問一定了得,不然何以能引得小叔都來偷聽!但礙於男女有別,叔嫂之嫌,小叔還是要隔紗帷聽講的。此不失爲學林一段佳話。

按:古碑雖多內容冗陳,但亦頗有趣事,此小文為隨意所為,所有引文一律未經核實,歡迎多提寶貴意見!

新版美丽河津

运城备案号:F

编辑: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
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