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人、地、邑、物等,都有自己的名字,也都可以找到其称谓的由来。古代经典著作《诗经》说,“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这就是说,现在的龙门山,在禹凿龙门之前,称叫梁山。那么,“龙门”、“龙门山”、“禹门口”三个称谓是谁起得名字?这一直是个悬念。 年12月中旬,我到太原参加“三晋水文化研讨会”。在大会上,我宣读了一篇论文《禹凿龙门在三晋水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家一致肯定,禹凿龙门是三晋水文化的源头。此后,我相继查阅了有关资料,发现延边大学出版的《中国五千年·大禹治水》篇说,龙门是大禹命名的。天津出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图书中《大禹治水》篇都说,龙门称谓是大禹亲自命名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现引用一段天津出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大禹治水》第十二自然段:“禹率百姓自甘肃积石山一路疏通黄河河道而下,走到黄河中游(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成县交界地),发现一座大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浩荡的黄河水盘旋回流,将高高的孟门山淹没了。禹当即命人将山凿开了一个大大的豁口。被困的黄河水开闸般吼叫着狂泻而出,水声震耳欲聋。从此常年奔涌畅通无阻。当时禹将此处命名为龙门。”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通史经典故事·大禹治水》篇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 劳,就把此山称为龙门山,把这个缺口称为禹门口”。 这里要说明河津的龙门和其它地区的龙门有什么不同?据我所知,除河津的龙门称谓之外,全国其它地域冠龙门称谓者另有6处,两者有以下五个不同: 其一,河津的龙门,是由大禹亲自凿劈的,距今已有年的历史,而且“岩际镌迹尚存”,“遣功尚在”。山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艾斐研究员著文说,禹凿龙门以后,便有了“禹王锁蛟”的故事。这就是说,大禹将凿开的缺口命名龙门,不是因地形而命名,而是说大禹锁住了蛟龙。其含义十分深刻。而其他地区的龙门都是因地形而得名,没有禹凿龙门文化和大禹治水的精神蕴意。 其二,“龙门”是大禹亲自命名的。《辞海》、《辞源》、《辞典》和全国广大人民都把这里的龙门称为“禹门”。而其它地方的“龙门”,没有禹凿龙门这样的文化内涵,更没有“又称禹门”之说。 其三,河津的龙门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壮观奇景,有鲤跃龙门的神奇传说和内涵寓意,其它地方的龙门不能与之相媲美。 其四,河津的龙门有数十位历史名人,留下数百首不朽篇章,其它地区的龙门也不能与之伦比。 其五,历朝历代都把考中进士称之为“登龙门”。唐朝李白游龙门以后说,“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即是现今的许多高考辅导材料也称之为“龙门”辅导材料。登龙门已成为一种无尚的荣耀,这个龙门惟指河津的龙门。 几千年以来,龙门所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所凝铸成可持续发酵的精神萃质,绝不为一地、一省和历史条件所囿。不论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还是放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都光芒四射,千秋永垂。 下期预告 官庄——古驿道上的明珠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