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01

记得小时候,年年元宵节村里闹社火。

社火节目类型很多。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后,是许多方块队:有舞蹈,花鼓,走马,抬阁,高翘等,最后出现的是几组干板腔。

一般情况,社火在上午十点左右出场,轮到干板腔就中午一两点了。看社火的人们都忍着饥渴,要等着过一回干板腔的瘾。

村里闹社火穿街过巷,时兴打场子,每个十字路口为一个场子,一条街有四五个场子。干板腔一到场,男女老少就把干板腔表演队团团围住,里三层外三层,演员们开始表演。

有一个人骑着毛驴表的,有三五个人坐着小平车表的,后来条件好了,还有站在卡车车厢里表的。

同村的人,有的扮演老人,有的扮演媳妇,还有的男扮女装,大家光看装扮就发笑,表演地好的,大家一阵起哄、鼓掌,大喊,再一个,再一个。

后面还有其他干板腔等着进场,当然不能再来一个了。哪个干板腔演得好,幽默搞笑,一些年轻人就追着小平车,赶到下个场子再听一遍。

02

河津的各种晚会上,干板腔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也最受大家欢迎。

好的段子脍炙人口,大多数人都能表几句,像杨玉林老师的:

东风吹战鼓擂我是河津杨玉林管你玉林不玉林我这卡车不捎人

这几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甚至成为河津干板腔名片,我接触过一些外地人,说起河津干板腔,不少人都能表这两句。

我在外地工作,每逢周末与节假日回河津,河津电视台的干板腔节目是必看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听着干板腔,那才叫个赏心悦目。

03

前几日,有机会参加了河津干板腔的调研座谈会。聆听了几位专家、演员的发言,对干板腔才有了初步的了解。

河津干板腔是山西地方曲种之一,流行于河津北坡沿山一带。起源于宋朝,发展于明朝,繁荣于当代。有一千多年历史。起初叫撂干嘴,后叫快板,现在叫干板腔。

按照河津原人大副主任任罗乐老师的概括,干板腔的特点是合拍,押韵,方言,幽默。一般为七字四拍,呈2+2+3结构,比如:

各级领导反复讲

上班先把安全想

再比如:

吕梁山下固镇村

出了一个大名人

一代名将董其武

德高望重传千古

04

调研座谈会上,几位名家争相进行了表演。

河津干板腔协会会长董朝元等四人表演的《再婚风波》,讲述了农村富裕后独居老人的再婚问题,幽默风趣,意味深长:

我爸眼头就是高

可村瞅下个人梢梢

我爸的梦想实现啦

这回你有了老伴啦

干板腔协会支部书记王合立等三人表演的《露馅》,塑造了一个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农村干部形象,针砭时弊,把扶贫造假、形式主义刻画地淋漓尽致:

村长对我很关心

主动帮助我脱贫

他还帮我把猪养

把养猪技术给我讲

原明义的单口快板《打蚊子》,用夸张的手法,讽喻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中的懒婆娘;李建民等二人的《拔牙》,直击虚假广告、不讲道德的市场乱象,笑点连连;

任淑芳的一个段子,虽因其他演员不齐,没有完整表演,但字正腔圆,出口惊人:

我是南巷石头子嬷(妈)

天王老子都敢咯(骂)

把一个山村妇女的泼辣、自信展示的惟妙惟肖……

05

近年来,干板腔以接地气、正能量、小品化的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活跃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各种舞台。一些机关单位为宣传政策,汇报工作,也常常邀请编创人员私人定制,代价低,效果好,事半功倍。

多年来,河津电视台每年都组织干板腔比赛,对相互交流学习,选拔优秀演员,推动干板腔艺术发展提供了平台。

网络宣传给干板腔插上了翅膀,我注意到河津老乡俱乐部公众平台,基本上每期都有干板腔,无论在河津,还是远在他乡,在世界各地,河津老乡都能听到地地道道的河津干板腔。乡土,乡音,乡情,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06

原河津市直工委书记董满元多年来业余从事干板腔创作,与他一起热爱干板腔,活跃在干板腔表演舞台上的,表演人员有余人,创作人员有近五十人,有一二十个骨干作者。

干板腔创作演出者收入微薄,每编写一个干板腔约收入元,每个演员演出一场,过去是50元,现在提升为元。

大家都非专职人员,分散在各行各业,演出常常请假误工,还有打车花费,微薄的收入根本划不来。干板腔爱好者就是靠热爱与激情在坚持着。

董朝元、刘当龙,音带磁性,吐字清脆,能编会表,出口成章,我打记忆就知道他们表得好,他们不忘初心,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们同村的原明义,说自己只有三年级文化,酷爱干板腔艺术,就是靠着这份执着,坚持表演了四十年,虽然没有挣下钱,但充实、开心。现在又能编又能演。他拉着一位年青人问我认识不?我正迟疑,他介绍是他的儿子,也参加到干板腔演员的行列了。

我们调研的那天晚上,天很冷,来了几十个人,男男女女,虽然没有专业演员的时尚,虽然多数是打的或拼车从乡村赶来,但个个精神抖擞,能感受到大家对干板腔那种热爱。

07

河津干板腔的特色是方言,浓重的方言也使河津干板腔的覆盖面受限。尽管现在视频可以加上字幕,但用普通话读出来与用方言表出来味道还是差许多。

如今的干板腔去糟粕存精华,幽默诙谐但不低俗下流。河津著名文化人原艺文老师等人对于干板腔的去三俗做了积极的呼吁,如今的干板腔摆脱了低俗、媚俗、庸俗,语言更加优美,内容更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

干板腔作为河津民间艺术,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传承与发展,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把握发展方向,赋予知识内涵,强化编演能力,承接时代使命,是大家一致的认同。

干板腔人相信,有市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有干板腔骨干的努力与奋斗,有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干板腔艺术一定会传承与发展。

河津干板腔,河津人特有的文化大餐,河津人就好这一口。河津干板腔,我为你点赞,加油!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治愈么
治白癜风专业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