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婚礼过程中’撒五谷’的由来和‘入洞房’的习俗文/李怀俊 新娘下轿时,司礼师手提木斗,内放朴刀、戒尺(桃木做的)、五谷(黍子、谷子、高粱、玉米、豆类组成)、棉籽等,并把五谷和棉籽向新娘头上撒去,以示驱除邪恶,使之吉祥如意。旧时撒五谷的道士还要挥尺舞刀,口念咒语:一撒东方甲乙木,二撒西方庚辛金,三撒南方丙丁火,四撒北方壬癸水,五撒中央戊己土,六撒登科生贵子,七撒八撒免了周公和桃花,九撒十撒,撒你荣华富贵。进院门时要跳马鞍、跳火盆、过谷秆草(门旁放两捆谷秆草,实为谷秆做的草人,由两个成年妇女守着。孤寡者是不能担当此任的)。 此俗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古时有个叫周公的男子和一名叫桃花的女子,周公系一富豪之游荡之子,会玩弄法术;桃花则是其侍女,识其法术并能破之。周公对于自己的法术时常被桃花破释特别愤恨,屡屡陷害桃花都未得逞。于是周公心生一毒计,欲置桃花于死地。他假意要娶桃花为妻,永结美好姻缘,再不仇视。桃花识破其险恶用心,遂允其婚事,准备在嫁娶时破其毒计法术。桃花在上轿前,于轿门两侧挂上桃弓栁箭,以防邪魔入轿,并用木斗在轿内藏贮五谷,以备擒拿周公派来作怪的牛精、马妖。轿到门前,周公按预先的计谋,派牛精、马妖到轿前,趁桃花下轿之际将她吃掉。但桃花早有防范,故先不出轿,而是将准备好的五谷撒于轿前,牛精、马妖见了食物,争抢着去吃,把周公嘱托的事早已忘的一干二净,桃花乘此机会下轿进家门。当桃花走到门口时,牛精、马妖发觉,奋起直追,桃花又拋下谷秆草和马鞍,牛精忙着去吃草,马妖以为桃花要捉拿它,故逃之夭夭。周公见法术被识破,便亲自挑战桃花,桃花用准备好的朴刀、戒尺迎战,使周公不能接近。二人激战正在难解难分之际,被玄武神发觉,知其二人阳寿已尽,便将二人收拿。后来的玄武庙内,玄武神像两旁的站童,一个是周公,另一个则是桃花。 真武,古净乐国王三太子,号玄武(北宋玄宗皇帝,大中祥符年间因避讳改“玄”为“真”),姓李名洪,母慈圣皇后。玄武因不喜居太子位,隐居武当山,修炼42年,白日飞升成仙,玉帝封为北方之神,称玄帝,亦称“无量祖师”。其生日为农历三月三,飞升成仙之日是农历九月九日,所以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九月九真武庙都要庆贺。 新娘进院后举行结婚典礼仪式。典礼由一名司仪主持,其程序包括宣布典礼开始、奏乐、鸣鞭放炮,新郎新娘??天地、??祖先、??父母,互相对??,主婚人讲话,介绍人和证婚人讲话,谈恋爱经过,交换礼物,来宾讲话,新郎牵新娘的手入洞房等。20世纪90年代后,还配以礼仪歌和词谣,别有一番趣味。入洞房时夫妇各端一支大红蜡烛,在洞房门口新娘站住,新郎先用脚将用红绳索绑着的门扇踢开,然后进屋后,先把炕头四角事先放置的馄饨馍抱出,并将芦席铺平,新娘再入洞房。新娘入洞房前,洞房的窗户还要用一张红纸遮住,并由一女子看管。相传,水母娘生了个九头怪鸟,因其全身长着丰美的五彩羽毛,所以到处寻人比美。婚嫁时的新娘都打扮得非常漂亮,所以此鸟闯入洞房窥探比美之事经常发生,使新娘备受惊吓。为了不让新娘遭受干扰,人们常常点燃火把置于洞房窗口,怪鸟怕烧及羽毛,故不敢降临。但火把易酿成火灾,人们便在窗口改贴红纸,映出像火一样的红光。此法实行后,九头鸟再也不来搔扰捣乱。下化一带山区,入洞房时新郎抢先一步,将房门在里面锁上,叫新娘子??门。还有隔门换花的习俗。旧时新娘入洞房后坐在烟筒角(喜神供奉处)等丈夫来接红头盖布,如今这一风俗已取消。 典礼仪式结束后,男方父母、叔伯、哥哥及新郎新娘轮流向亲朋宾客敬酒,招待大家尽兴饮酒吃宴。宴毕送走宾客,整个迎亲仪式结束。 晚饭新郎新娘共吃“过喜桥”面,意思是吃毕此面后,双方就由童男处女变成成年的英男俊女。下化域内,晚上吃喜桥面时,新娘要给新郎叩头,新郎从正在叩头的新娘头上跳过,称作“磕长命头”。喜桥面相当长,最长有两尺多甚至三尺,一根面两个人从两头同时吃,直至吃到嘴对嘴,而且是对坐在洞房的门坎上吃。吃完过喜桥面后,新郎新娘还要合作拔花。新郎用嘴拔之,这时新娘抱着新郎将他助到用嘴咬着花的位置才能拔下。同时闹洞房的人还要教新娘念口诀“夫妇双方把花拔,明年要个小子娃。”“男在上,女在下,对准花儿咬紧牙。”“女用劲,男伸腰,双手抱紧别松套”等。 作者简介 李怀俊河津市史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僧楼镇转花灯传承人、河津市第四届拔尖人才、央视《味道》栏目特邀嘉宾。著有《大唐发祥重镇--僧楼》《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津转花灯》《河津风土民俗》等书。对历史、民俗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关于·军山文化传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