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年里最隆重的节日。吃事,从腊月二十三就拉开序幕。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要献灶糖,甜一甜灶王爷的嘴,好“上天言好事”。那酥脆香甜的灶糖,说是甜灶王爷,其实还是不甜了孩子们的嘴。 二十四,杀年猪,二十五,磨豆腐……”接下来,蒸炸烹煮,过年要准备的各种食品,都要对付周全。我们家一般是二十四扫厦,扫过厦,专等外婆来。搓麻花、翻油果子、蒸馄饨、捏花馍……这些都是外婆最拿手的活计。一方大面案支到土炕上,面早都发好了,大家围坐在面案一周,稍大一点的女孩子也加进去,要从小培养她们的“女工”,男孩子,最多是讨一小块面,跑到一边去玩弄。祭祀和走亲戚用的馄饨、花馍都捏好了,排放在暖和的炕头,捂上面被,等醒面。这当儿,早架起了油锅,开始搓麻花,翻果子,炸油饼。 大集体时,每个家庭能够分到的食用油少得可怜,平日里百般俭省,总要熬到过年时能“打一次锅子”,老一辈人为什么管炸油食叫“打锅子”,不知道,是不是以前有几家合伙摊油在一起炸油食的习俗,才叫打锅子?油已经倒进锅里,慢慢开始向上冒起紫烟,母亲守在锅台前,面容变得严肃起来,如临大敌。嘴里还不时碎碎祷告,是祝愿“打锅子”顺利平安呢,还是祈福来年丰衣足食,猜不出。 一时间,炸油食的香气,四散开来,和着外头蒸年糕、焯萝卜白菜、煮白肉的香味,构成了过年才有的独特味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