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7150750.html
共同富裕的“河津现象”——“一企帮一村”城乡互动以城带乡

僧楼镇张家堡村中心游园的北面,有三排自西向东整齐排列的彩钢厂房,俨然该村的“工业园区”。其中最南边的车间里,不时传出机器哒哒响的作业声。走进车间,6名村民正坐在缝纫机前,认真地加工着炭黑包装袋。

“我们村曾经是河津市唯一一个省级贫困村,阳光集团安仑化工有限公司开展对口帮扶后,投资0余万元建设扶贫车间。这个车间总面积余平方米,共有12台缝纫机。”张家堡驻村第一书记李宏杰介绍说,“有17位村民在这里上班,拿的是计件工资,每加工一个净利润9.5元,其中1.5元归村集体为管理费,8元归村民。”

坐在离车间门口最近的缝纫机前的,是曾经的贫困户崔亮芳。她高兴地说:“农忙时打理地里的10亩红薯,闲时就来这里上班,一个月平均收入元。丈夫在附近的华泰公司上班,拿着稳定工资,全家一个月收入近元,再也不愁吃愁喝了。”

受安仑化工投资建厂的影响,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红薯粉条包装车间也落户张家堡村“工业园区”,每遇生产旺季,最多时可带动15人上班,人均月增收元。

企地共建共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企地和谐共融、乡村振兴。自年以来,河津市开展“一企帮一村”活动,各企业从项目、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帮扶,以增加帮扶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目前,河津市共有72家规模以上企业与7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开展对口帮扶,成果斐然:在闫家洞村,宏达集团出资00余万元为该村修路米,打机井两眼并配套电机及渠道,使该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在柴家镇的庄头村,河津市炬华铝业有限公司共帮扶12万元,建立桩机租赁合作社,发展桩机租赁,提取租赁管理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利用村耕地,引导群众发展山药等中药材种植,村提取管理费增加收入。

在小梁乡东坡村,山西曙光船窝煤业有限公司用15万余元购买了一台拖拉机,一方面可以解决群众因地块小机械化费用高的难题,另一方面集体可通过帮助群众耕地播种收取适当费用,增加集体收入……

“一企帮一村”的脚步从未停止,以工带农永无穷期,实现共同富裕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杨红义)

来源:河津市融媒体中心

监制:薛俊杰编辑:李壮国视觉:谢舒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