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NEWS

  “没有到过的地方,没有接触过的人,在新闻事件中,对我而言只是一串串冷冰冰的符号。一旦去过这些地方,见过这些人,就和我产生了关联,成为有温度的人。”在河津新闻界,有一位女记者常年默默奔忙在新闻工作一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一线,她善于从细节入手,采写了大量有价值、群众喜闻乐见的稿件。她就是运城市党代表、我市新闻中心记者张娟玲。

  年,张娟玲通过招聘考试,成为河津市委通讯组的一名记者,先后在河津市就业中心、河津市新闻传媒中心工作,年至今任河津市新闻中心记者,曾担任河津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被推选为河津市、运城市党代表。年被评选为河津市第四届拔尖人才,年被评为河津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十大先进典型人物之一。

  记者在她心中一直是无冕之王,但是真正融入这个职业后才知道,在光鲜和神圣的背后,熬更守夜、加班加点地忙碌和辛苦,才是记者的常态。

深入挖掘写有温度的故事

  登高才能望远。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张娟玲始终坚守在新闻采编第一线,政治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工作中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独立完成和积极参与了全市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工作,展现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喜人成果,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

  近年来,她先后在《前进》杂志、《半月谈》、《中国公安报》、《山西日报》等国家、省、地市级报刊杂志发稿余篇,荣获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县市报优秀记者、编辑,运城和河津优秀记者、巾帼建功模范等称号,作品先后获山西优秀新闻奖、运城市优秀新闻作品奖。

  从枯燥的理论、身边的前辈,到报刊上的好稿、基层的采访对象,她细心地抓住每一个机会,认真学习,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记者。报纸白纸黑字面向社会,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也许一闪之念,你错过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会构成一个大错误,所以做新闻如履薄冰,丝毫懈怠不得。

  尤其是年,担任报社编辑后,她体会到每一篇稿子背后,是一个从编辑到排版、校对等多位同事组成的团队在支撑。遣词用语要一段一段仔细斟酌,版面编排要一张一张反复比较,外人看来不过是例行公事,但他们往往要加班加点到深夜。20多年来,河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无论是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沧海桑田的山河巨变,还是平凡人物的悲欢离合,百姓身边的家长里短,都成了她笔下的新闻题材。字字皆是辛苦,但正是这辛苦,使她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多次获得省市奖励,所采编的稿件也多次获奖。

  同时,她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做到对工作和事业负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锣密鼓地采访报道全市各级、各部门在第一轮改革开放中的新举措、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开展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其作品《推进“黑色”产业绿色转型》在《前进》杂志上发表,并先后撰写发表了《河津为非公企业发展装上红色引擎》《在新一轮改革发展起跑线上,河津凭什么快人一步》《河津吕氏砖雕走俏市场》《山西晋商大院砖雕多数出自河津这位女大师手——张淑香》《实施五大战略,全面提速转型》《与陶有约》《群凤还巢孵金蛋》《河津医改“痛点”变“亮点”》《河津市好戏连台唱响“廉政之声”》等稿件件,有力地提升了河津对外形象,为河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心系群众真实反映群众心声

  “深居高楼大院,埋头文山会海,与群众和实践脱节,新闻报道就好比隔靴搔痒,是不可能起到好作用的。作为新闻工作者就要走出去、沉下来,到基层中去,到改革和建设的火热生活中去,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讲真话,报实情。”这是张娟玲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理解。

  担任政协委员后,她认真参加各种学习调研活动,把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热点问题走访调研,先后撰写了《彩礼攀比风当刹》《应加快龙门旅游开发步伐》《关于完善城市路标体系的建议》《关于增加公共停车位的建议》《关于严格控制我市小学班容量的建议》等提案议案和社情民意。

 作为运城、河津市党代表,她深入群众当中,了解群众疾苦,从实际出发,运用新闻的形式,对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出科学回答,为市委、市政府及时了解民情、指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同时她不断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做到对党对人民忠诚。坚持做到勤学多思,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水平,及时把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发展意识,积极适应不断变化和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做到永葆政治本色,确保了新闻报道的正确性和导向性。

不忘初心做有情怀的记者

 “一千三百多年前,在‘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初唐文坛,王勃一出场就光芒四射。六岁善做文章,九岁读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敢写《指瑕》十卷纠正其失误。十四岁上书右相刘祥道,对治国理政提出自己的主张,要求‘待之以上宾,期之以国士’。十六岁,对台策及第,拜为朝散郎,轰动一时!……”这是张娟玲发表关于王勃的文章《书生意气纸上寻》其中的一段。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津人,张娟玲对家乡这方热土有着深深的感情。她喜欢挖掘河津的历史文化故事,宣传河津的名人名事,她撰写的《书生意气纸上寻》王勃、《太平有策为谁谋》王通、《我醉御眠卿且去》王绩、《犹记年华寒窑度》薛仁贵寒窑,把河津的历史人物王勃、王绩、王通和薛仁贵等名人故事真实再现,在《山西日报》《运城日报》发表文章,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河津的历史故事,引起了很大反响,深受群众喜爱,被群众称为河津版的乡土教材。

  除了新闻之外,文学又为她打开了人生的另外一扇窗户,张娟玲说能把工作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是最幸福的事。

  20多年的记者生涯,张娟玲始终秉承着“记者,是时代的代言人、是历史的记录者、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这一理念,在记者的岗位上笔耕不辍、无怨无悔,用坚定的新闻理念和执着的敬业精神诠释了好记者用心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责任与担当。

end

董文霞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怎么才能治好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