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二年冬,十二月,都城洛阳轰动了! 为什么呢?原来,久经战乱、民生困乏的洛阳百姓见到了一番谁也未曾见过的景象:光是人坐的豪华车子就有一千多辆,其余跟随的马牛羊等牲畜更是漫山遍野、不计其数!大家都在纳闷儿:这些都是谁带来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不久,谜底揭开了,原来来人正是大汉王朝的凉州牧——窦融!他带着河西五郡的太守来京城了! 西汉时期的凉州,下辖敦煌、酒泉、张掖、武威、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八个郡。到了东汉,天水改成了汉阳郡,又加上武都和北地两个郡,阵容又豪花了不少。 想当年,隗嚣占据陇西和天水两郡就敢起兵拒汉,号称“西州大将军”,妄想占据其地,小则割据称王,大则挥师关中,逐鹿中原,一统天下,可见其地安定富庶,形势虎踞龙盘。 在势力最大的时候,隗嚣不仅完全占据陇西、天水二郡,还进略北地诸郡与当地豪强结盟,加上羌兵助战,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豪情万丈。 而此时,占据河西五郡的隗嚣的盟友是谁呢?这正是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河西五郡的大统领,“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窦融。 窦融原是外戚,他的七世祖窦广国是西汉孝文皇帝的皇后窦氏的亲弟弟,而他的高祖父曾做过张掖太守,堂祖父曾做过护羌校尉,堂弟弟还曾做过武威太守,几代人都在在河西任职,对当地风土民情、关塞河津极为熟悉。 虽然他也曾在莽新朝庭为官,参加过镇压过赤眉军的战斗,甚至还在昆阳之战中领教过刘秀的厉害,但是莽新覆灭后,他还是投降了更始政权,在更始帝刘玄的国丈赵萌的手下做了巨鹿太守。 窦融是聪明人,虽然太守职位在坐,却看出了更始政权的不牢靠,深思熟虑之后,他对自己的兄弟说:“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国。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意思是说,要想保命,还得回河西。 兄弟们都同意他的看法。于是窦融通过赵萌的关系,谋得了镇守河西的权力,就任“张掖属国”都尉。窦融闻讯后非常高兴,携家带口就上任去了,生怕晚了就赶不上似的。 到了河西,窦融算是蛟龙入渊,雄鹰翔空,有了自己施展的天地。他抚结雄杰,怀辑羌众,颇得河西民心。 不久,更始政权失败,中原再次陷入混乱之中。此时的河西五郡像一柄勺子,远在绝域之中,北有匈奴,西有羌胡,南有游民武装,征战之地,朝不保夕。 为求自保,窦融和自与己交好的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库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读作荣)等商定:“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部,观时变动。”于是,大家一致推举窦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 窦融做了河西五郡大将军,意味着一个新的行政系统的建立,这势必要侵犯原有官员的职权,为求政令统一,他们给当时在任的的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送信。这信其实就是通牒,听我们的还好说,不听,那就不客气了! 这二位太守在当地孤立无党,又不愿意依附窦融,只好解印离职。而后梁统、史苞、竺曾、辛肜分别就任武威、张掖、竺曾、辛肜四郡太守,而窦融仍住在张掖属国,继续做自己的都尉,不过他设置了“从事”一职,来监察五郡,施行政令。 河西民风质朴,窦融与四郡太守又是朋友关系,并不互相隶属,所以他“政亦宽和”,因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窦融率部习练兵马,订立烽燧警讯之约,既防羌人扰乱,也抗匈奴侵扰,真真打了几仗,所到皆有功劳,因而获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也在河西保留了一方相对安定的“净土”,所以在当时,“北地、上郡流民避凶饥者,归之不绝。” 到了隗嚣归附刘秀的时候,窦融也决意归附。不过,隗嚣的归附有所保留,而窦融的归附却是真心实意,这里面一半要数从隗嚣处转投窦融的著名史家班彪的功绩。当年班彪劝谏隗嚣不成,知其必败,因而转投窦融,窦融“甚礼重之”,班彪为窦融出谋划策,促使其专心一意侍奉刘秀。 在隗嚣想要自立的时候,还曾派人给窦融送信,劝窦融“方今豪杰竞逐,雌雄未决,当各据土宇,与陇蜀合纵,高可为六国,下不失尉佗”。 这番话激起了窦融心中极大的不安,他与五郡豪杰商议此事,结果大部分人都认为无论是从“天命”还是从“人事”来看,刘秀都是当然的“天子”——隗嚣的想法有问题!窦融经过一番思考,最终决定归附刘秀,他这次之所以来得如此“兴师动众”,就是准备到朝中做官,离开自己的“小窝”,再也不回去了。 那么后来又发生了些什么呢?我们且听下回分解。 刘立峰感谢喜爱历史和故事的您! 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