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河津——历史悠久的古耿名都

年,时任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书记来河津视察时,亲笔题词:“古耿龙门”(图片)。古耿和龙门都是河津的代称。

元代王思诚《河津县总图记》开篇即称“河津本耿乡城”;明嘉靖版《龙门志·沿革》开篇也称“龙门山本古耿国”;康熙版、乾隆版、嘉庆版、同治版、光绪版《河津县志·沿革》,均称“河津古耿地”。七个版本都称河津是“古耿”。

耿国——包括两个时期:商时期的嬴姓耿国和西周时期的姬姓耿国。商祖乙迁至刑后,封其弟祖丙于耿地,建立耿国,是为赢姓耿国。周朝建立后,周室封同姓人于耿,再次建立耿国,是为姬姓耿国,春秋时(公元前年)被晋献公所灭,封给赵夙为采邑。

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提出的“文献与发掘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加以考证,西周时期的姬姓耿国既有文献记载,又发掘出西周珍贵文物,验证了西周耿都遗址就在河津山王村一带。

年山王村出土三件文物——铜鼎、铜盘、铜壶盖,经专家鉴定,这三件青铜器为西周中晚期器物组合,是近年来运城市范围首次出土准确属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鼎和青铜盘为国家一级文物,铜器上的铭文证明,青铜鼎制作时间当在西周共王时期,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

文献记载与发掘的文物,都证明山王村一带确属西周耿都遗址,年6月山王墓地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耿名都”城门楼是山王村标志性建筑,系西周耿国都城的南大门。

一些文献也记载,商祖乙曾在此建王都,但王都是在古耿地的山王村一带,还是在古耿地的皮氏城遗址(太阳村一带),说法不一。商祖乙在耿地所建王都持续时间,是一百年之久,还是一年之多,说法也不尽一致。年《考古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一书指出:关于商王祖乙居邢,从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的新资料看,祖乙之“邢”应当在今天的邢台西南曹演庄、东先贤一带。在夏商周断代工程考查论证商代“五迁厥邦”中,没有一处提到河津,鉴此,目前还不能确认商祖乙是否在耿地建过王都,需要发掘地下文物。

“祖丙商耿”的确认

年1月15日,世界耿氏文化传承研究会会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副秘书长耿献会,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耿氏族人精英代表20余人来河津市,在柴家乡山王村寻根问祖,共商发展大计。

年1月16日,市长赵建喜会见了前来我市寻根的世界耿氏文化传承研究会会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副秘书长耿献会一行。双方就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座谈。

耿献会表示,此次来到河津十分激动和感动,通过近几年的深入探索和几次实地考察,这里就是耿氏的发源地,河津就是我们的故乡,山王村就是我们的根。耿献会说,耿姓家族目前有余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各行各业都有耿氏的精英。作为耿氏家族的一员,自己将尽最大努力,为故乡的发展搭建平台、出力流汗,为推进古耿发展,实现古耿崛起做出一份贡献。

他们这次祭祖座谈,正式确定:海内外万耿氏后裔的始祖是商朝第14位帝王祖乙的弟弟祖丙。多年前,商朝国君祖乙的弟弟祖丙在河津建立耿国(小方国),山王一带为祖丙耿国都城,已达成共识。耿氏精英为祖丙“商耿”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将古耿历史向上推进了余年。

耿氏家族历史悠久,英才辈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耿飚就是耿氏佼佼者。耿氏精英计划在山王一带还原古耿都城,弘扬和传承博大精深的耿文化,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相一致,这一盛举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河津优秀传统文化,有力推进河津文化旅游建设,造福河津人民。

关于·军山文化传媒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