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河津市教育科技局

关于年中小学暑假安排的通知

全市各级各类校园:

期末将至,为让广大师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现就全市中小学校暑假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放假时间安排。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暑假从年7月1日起,8月31日结束,9月1日正式开学。高中从7月1日起,8月20日正式开学。幼儿园从7月5日起,9月1日正式开学。各中小学校(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执行,不得推迟放假或提前开学。根据省教育厅有关精神,高三年级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提前3周开学,开学后,学校教育资源周六可对高三学生免费开放。

二、认真做好期末总结工作。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期末考试与考核工作。小学1—3年级原则上不组织统一考试,要按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工作要求,做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学校要按照《运城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试行)》,做好初中学生综合评定和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书填写工作;高中学校要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做好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及发展报告填报工作。各中小学校、班级不得公布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更不得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教师排名次。同时,要集中时间,制订好下学年工作计划。

三、切实抓好假期前后安全工作。放假前,各学校要对师生集中进行一次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雷电、防触电、森林防火、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要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做好假期家庭教育、监护人安全责任等工作。要加强假期值班护校工作,24小时要有专人值班,确保校舍和学校财产安全。

四、积极开展健康有意义的假期实践活动。各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假期作业量,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作业,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放假前让师生积极借阅图书,方便暑期阅读。利用假期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庆祝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劳动技术教育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制作、影评、读书征文、公益劳动等活动。假期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记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要教育引导师生远离黄赌毒,倡导健康上网,抵制网络诱惑,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要组织、鼓励教师深入到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家中进行家访,通过家校沟通交流,保障所有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五、严格规范假期教育行为。各学校以及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在校内上课或进行其他形式的集体补课,不得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不得参与、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机构面向在校学生的各类复习班和培训班。严禁各级各类校(园)将校舍出借或出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用于中小学生的假期培训或补习。严禁教师有偿家教或到民办教育机构兼职任教。教科局将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根据群众、学生举报线索,严肃查处违规的学校。对进行有偿家教、乱补课、乱办班或到民办教育机构兼职任教的教师要严查重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教科局设立监督举报78。

六、扎实做好假期教师培训及其他工作。暑假期间,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安排的专项培训工作,同时,可结合实际做好本校师德师风教育及其它培训工作。各学校要认真配合局机关做好假期内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

七、认真做好中小学入学工作。放假后,相关学校要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进行全面摸底登记,根据学校分布、规模及生源情况,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政策,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要进村入户,全面掌握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情况,做好《义务教育法》宣传和扶贫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或辍学。要强化措施消除大班额,根据学校规模和适龄儿童少年摸底情况,“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方案,提早做好师资、教室等准备工作,确保中小学起始年级按标准班额运行,确保全市9月开学后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要建立预警制度,对出现常住人口中适龄儿童增加、学位供给紧张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提示,合理引导家长预期。要健全应急机制,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破解招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

八、提早安排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放暑假前,各个中小学校要提早安排下学期开学工作,明确分工,落实人员,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提前返校,做好校园卫生打扫、课本发放、食堂运行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新学期顺利开学。

河津市教育科技局

年6月18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