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逐梦花灯薪火传——记山西非遗项目“河津转花灯”传承人李怀俊

通讯员李童心

山西非遗项目“河津转花灯”传承人李怀俊

“万头攒动观古艺,百家转灯舞长街。”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僧楼镇李家堡村录制河津转花灯节目,吸引了大批市民争相观看。“河津转花灯”传承人李怀俊高兴地说:“转花灯这一河津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随着节目的播出,走出河津、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河津转花灯”包括编扎制作和表演两部分,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流传于李家堡等地的古老民俗之一,年被列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花灯寓意前程光明、生活幸福。每年秋季一到,李家堡花灯艺人便习惯性地放下手头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花灯制作中,一直忙到来年春节。

今年72岁的李怀俊从小就看着父辈们制作花灯,跟着转灯表演队伍跑龙套。他八岁那年,李家堡的转花灯准备赴县城表演,父亲和村里的花灯巧手卫马驹合伙做了一架有两颗转灯的转花灯,特别秀气精致。他看了又看,想动又不敢动,就缠着父亲给做了一个单灯,晚上大人们游街串巷表演,他就拿着自己的单灯跟着跑,虽然满头大汗,却一趟都不落大人们的步伐。从此,李怀俊便与转花灯结下了不解之缘。

转花灯融合设计、编扎、剪纸、绘画、裱糊、做花、灯光、表演等于一身,制作表演都不容易。为了把花灯做得华丽俊俏,李怀俊到处寻访老艺人,从制作材料开始,学习做灯架、纸花、花瓶、剪蝴蝶及蜡烛制作等技艺。原始的转灯体积阵势都小,后来逐渐发展,每架转灯由单转、双转变为几个、十几个、几十个花灯同时转动,做工也愈精细。灯架小的高约两米,大的有五、六米之高,有单人举、多人举,还有的用车拉。但不论做大做小,李怀俊都是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为了让花灯转得欢快自然,他曾连续七天钻研到凌晨一两点才睡,使灯架上的十四个转灯在无风的情况下,只要走动就转。他设计制作的“十耳转灯”“三环套灯”,新奇精巧,受到广大转灯爱好者的称赞。

60多年来,除了在部队服役的那几年,李家堡村组织的各种花灯表演活动,李怀俊一次也没落过。有时即使村里不组织集体表演,每逢元宵节或重大庆典时,李怀俊也会自发组织跑花灯队伍到周边村镇表演,受到群众的欢迎。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新型材料的出现,为转花灯艺术提供了新的机遇,如用复合材料代替传统的竹竿、高粱杆,更为轻便美观。用电灯代替蜡烛,提高亮度与安全系数等。但完全用现代工艺和材料做出来的转花灯,却失去了个性。如何在享受工艺文明和技术革新的同时,保留住转花灯的传统趣味,是李怀俊近年来十分







































合肥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瘕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