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七十载风雨铸辉煌,新时代砥砺再前行。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伟大祖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市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耿大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风劲潮涌,生机勃勃,全市干群奋力谱写了“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新河津”的崭新篇章。即日起,本报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全方位反映我市70年来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工农商贸、城市建设、乡村风貌、衣食住行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广角度展现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伟大进程,多媒体营造喜庆祖国华诞、乐享伟大荣光、助推河津发展的浓厚氛围。 黄河之水沃良田●薛振堂 汇集千万溪流,黄河水蜿蜒曲折。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养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而且孕育了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滚滚的黄河水,就像母亲的甘甜乳汁,哺育着农田里的万物生长。 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这两天是小麦返青春浇的关键时期。在黄河山西省河津段小麦产区,去年冬天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当地选择利用水利工程,引入黄河水,确保小麦及时获得浇灌。目前灌区河津段已完成灌溉水量万方,浇灌小麦5.2万多亩。村民们高兴地说,用黄河水浇田真好,庄稼耐旱,农民省时、省力、省钱,收入多。 看到这条新闻,我欣喜万分,感慨万千。我市的禹门口一级泵站是山西省洪流网建树“两纵十横”中“第八横”的水源,可为运城、临汾两市十县的农作物提供农业用水。引黄灌溉是河津人民几十年来的心愿。今天,不仅实现了这个愿望,而且给农民增收提供了水利保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市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动员全县民兵,在黄河禹门口开山筑坝,治理黄河。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建立黄河扬水站,利用黄河水浇灌农田。老国道那个二级坡北就是原来的二级扬水站,至今我们路过此处,还是那么记忆犹新。 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限制,黄河扬水站的扬水量太少,只能解决附近一些农田的灌溉问题,北坡一带大量的农田还是浇不上黄河水。 面对这种状况,河津人民没有气馁,一方面继续加快黄河提水工程的建设,一方面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增加水浇农田面积,争取丰产丰收。县上在北山一带成立了三峪水管区,充分利用遮马峪、瓜峪、神峪的丰富水源,科学调配,合理安排,大面积浇灌樊村、僧楼、张吴一带的农田。 与此同时,60年代初,各村、各生产队都各自在三峪水灌溉不到的旱田里用人工打机井,用柴油机抽水浇田。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用上了电动机抽水。七十年代中期,河津县打井队成立,全县各村陆续开始打深井。七十年代末期,全县基本普及了深井,农田灌溉有了保证,农业生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三峪水量大量减少,灌区浇田没有了保证。政府又在神峪、瓜峪一带打了多眼深井,动员全市党政机关干部义务参加北水南调引水工程,确保了三峪灌区的大量农田成为饱浇田、丰产田。 改革开放后,国家把黄河提水工程列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山西禹门口黄河提水工程属国家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工程总提水能力每秒66立方米,设计年取水量7.4亿立方米,是我省黄河沿岸提水能力最大的泵站。灌区工程年开工建设,截至年,已全面进入主干工程扫尾和除险加固、升级改造阶段,建成二级干渠72公里,支渠30条,扬水站8座,河津、稷山和新绛三县市全面受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30余万亩。 年9月,大型泵站改扩建工程开工,新建南干一级站,装机2台,装机容量千瓦,总流量每秒40立方米,至年底完工,具备供水能力。主要任务是向北赵、西范灌区供水并向汾河生态供水。 禹门口黄河提水工程管理局承担着我们河津市樊村、僧楼、清涧、赵家庄等四个乡镇(街道)的灌溉任务,该局及时掌握灌区引水情况和灌溉动态,依托黄河水源优势,根据灌区墒情,抢抓时机,科学调度,开足马力,全力供水,确保灌区粮食作物丰产丰收。 站在宽阔的引黄大渠边,看着流入麦田的汩汩黄河水,目睹农田里农民喜气洋洋的笑脸,就好像看到了丰收的滚滚麦浪。高兴啊,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如今我们浇上黄河水,种地不靠天,河津人民在伟大祖国七十周年华诞的今天,终于圆了利用黄河水浇灌农田,丰产丰收有保证的梦想。 看着黄河水缓缓流淌,流入良田,绿油油的小麦恣意地吮吸甘甜,周围是那样宁静,我似乎听见了拔节生长的声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九曲黄河换新颜,提水浇田写新篇。在岁月的更替中,这场关于水的故事,将在河津千顷良田的广袤大地上继续上演,奏响一曲动人的丰收之歌。 相关链接总投资1.44亿元禹门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津市禹门口黄河峡谷出口处,主要由原一级站和扩建一级站组成。 禹门口水利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十一五”开工建设的35项应急水源工程之一,是“十二五”山西大水网“两纵十横”规划建设的第八横,是依托黄河水资源,集泵站、水库、灌区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原一级泵站更新改造,新建扩建一级泵站、压力隧洞、压力钢管、出水池和南干线连接段工程。工程从河津市龙门村的黄河干流取水,通过多级提水,向运城市的河津、稷山、新绛、万荣、临猗、闻喜和临汾市的侯马、曲沃、襄汾、翼城10个县(市)提供工农业、农村生活用水和生态补水。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运城、临汾两市供水区域内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灌溉面积可达.88万亩,是全省最大的灌区。 3月14日,副省长贺天才在河津调研禹门口水利工程提水灌溉情况山西省禹门口水利工程管理局今年的春浇工作自2月8日开始启动。目前,北干一级站开通2台机组,日提水量85.8万方;截至3月13日,共提水万m3,配水万m3。南干一级站从3月2日开始,通过汾河河道向西范灌区、北赵灌区供水,提水流量15m3/s,日供水万m3,截至3月14日早8时,总供水量万m3。 稿件来源:河津市委机关报《河津风采》 监制:薛俊杰编辑:任芙蓉视觉:谭少梅 爱我请给我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