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第一帖,写给河津的各位父老乡亲。 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土生土长的河津娃,我叫任琦,属牛,狮子座,自认为是个还算洋气的文艺胖青年。大学专业是法律,领过奖学金,当过学生会主席,拿过年山西省三好学生奖状。大学毕业后当过助理律师,干过电话营销,卖过笤帚,做过天津某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引资专员。年回乡以后,一直跟着家父做某品牌销售,还算是风生水起。 年的某一天,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起因是这样的:我们河津曾经是三晋首富市,全国百强县,运城小香港。经济发达到不要不要的,老百姓的日子也过的有滋有味,虽然空气质量不咋的。可是后来呢,煤电铝的各种不景气,直接拉低了人民收入水平,富的没那么富,穷的一塌糊涂。我们这种回乡的大学生,眼看着这座城市变成了一潭死水。后来有了传销,微商,打黑彩,资金盘等等诸如此类的赚钱创业项目,老百姓依旧喊着这年头钱不好赚,项目难找,干啥啥不成,开啥啥黄。大家要么就循规守矩的在单位企业上班挣死工资,要么就总琢磨着干点啥来快钱的事儿,可是怎么折腾都好不过那些年。反观一河之隔的陕西韩城,同样是县级市,以前韩城人总往河津跑,来河津消费(KTV,酒店,酒吧),买河津房子,挂河津牌照。现在呢,逢年过节,河津人开着车就往韩城跑,为啥?韩城有古城,有景区,有灯展,有锣鼓,你想到想不到的文旅产业,韩城都有。就不完全统计,年韩城的文旅产业收入十多个亿,这是啥概念?且不说官方收入,就民间来说,接待外省市的餐饮,住宿,这都是一大笔收入!!这是正儿八经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河津来说数得上号的国保单位四家(樊村玄帝庙、古垛后土庙、山王耿国遗址、台头庙),历史名人有卜子夏、司马迁、薛仁贵。说起司马迁都来气,10年前你在百度搜司马迁,准准的(山西河津人),现在呢?(陕西韩城人)。政府太忙,好多民生的事儿要考虑,那我们民间为了家乡是不是可以考虑做点什么文化上的事情出来。 恰好年河津固镇宋金窑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然后我就在想,借着这股子东风,我们要学习追赶了。首先十九大,习大大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又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的口号。这不就是一个绝佳的契机么?从那儿开始,我就跑疯了,9月18日专程去太原请山西晚报运城站站长胡增春先生拜托求约请教山西晚报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