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可以冶的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2607.html

  图文/吴晓征

  心怡龙门石窟已久,一直没机会去看看。周末,参加完中原报业新媒体发展研讨会,便急急赶去,一先睹为快。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处,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犹如一座天然门阙。这里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因伊水而名“伊阚”,隋以后改称龙门。

  洛阳曾是中国古都之一,历史上,东汉、北魏和武周等朝代均在此设立都城。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永平年间建成了号称中国佛教第一名刹的洛阳白马寺。北魏皇帝普遍崇尚佛教,而武则天对佛教更是笃信有加。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他们在洛阳大兴土木,龙门石窟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处。   公元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伊水两侧石崖上大面积开凿石窟,雕塑佛像。此后,东魏、西魏、北齐、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先后长达余年。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石窟密布,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个,题记和碑刻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年,洛阳市人民政府投资近两亿元,对龙门石窟周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改造。年3月,成立了龙门石窟风景区管理局,对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实行统一管理,并筹措资金近一亿元,在龙门石窟南北架设了两座公路大桥,拓宽了景区内南部河道,修复了香山寺古建筑设施,对景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到达景区时,天气突变,随着雷声,雨点从空中砸下,成群的游客纷纷躲避。少时,雨过天晴。我们便沿石阶而上,先后参观了宾阳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奉先寺等。每个洞大小不一,人物造型各异,生动细致,栩栩如生。整个石窟千窑万孔,内容各异,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观完西山石窟,沿石级而下,放眼望去,伊河清澈荡漾,两岸垂柳含烟。青山碧水,美不胜收。过伊河大桥,是东山石窟和香山寺,因急着赶路。我们只好远眺,心中留下了不少遗憾。

至东山出口,忽见东崖下有“白园”的牌子,及至,发现是白居易的陵园,心中顿生敬畏之情。   白居易曾任河南尹,与洛阳有着不解之情,晚年居住洛阳18年。被尊为“少傅”。他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多次筹资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

  白居易的墓园在东山琵琶峰上,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青谷区位于两山之间,有白池、听伊亭、石板桥、松竹和白莲。进入青谷区瀑布飞泻,池水荡漾,竹林清风,白莲飘香,使人心旷神怡;乐天堂依山傍水,面对青谷,是诗人作诗会友之处,室内自然山石裸露,汉白玉塑像潇洒自然,静座山石之上,给人以深思明世之感。站在乐天堂前,不由得回味诗人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诗廊立石38块,由国内名家书写,行、草、篆、隶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多为当代日本书法名家之作,于年3月建对外开放。墓体区位于琵琶峰顶,从牡丹坛拾级而上即可到达。这里有白居易墓、卧石碑、乌头门及中外仰慕白居易的客人及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铺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出洛阳龙门,驱车回乡,一路感慨颇多。

  近年来研究河津龙门文化,从大禹治水,到龙门禹庙,从禹王洞,到梯子崖。黄河三门,河津独占龙门和石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风景无可比拟。明人曾将龙门浪作为中国五大风景之首,以大禹明德独树一帜。禹凿龙门、鲤鱼跳龙门,这些神话,更给河津龙门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而今与洛阳龙门相比,河津龙门当年的一去不返,只能成为历史的记忆。

  好在河津有龙门村,他们先知先觉,规划建设了禹门口公园,建成了大禹庙、民俗博物馆、鸽子崖等等景点,要想恢复龙门当年的胜境,虽倾一村之力,面对那浩大的工程也只能是捉襟见肘。

  文化也是生产力。洛阳龙门每张门票元,一年四季游客不断,最多时每日可达七八万人。而河津龙门,每日在此休闲度假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他们绝大多数是站在河边望龙门,踏着河水想龙门,虽然龙门就在眼前,但他们心中只有古龙门那遥远的传说。

  我们希望河津的鲤鱼能真正跳起来,跃过龙门,而不要长久地爬在沙滩上,任由黄河轻拍漫打。

版面编辑:谭少梅

此文为作者原创稿件

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和链接!

河津新闻传媒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