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河津黄河大梯子崖魏孝文帝留下来的国家工程北魏孝文帝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原名拓跋宏(年10月13日—年4月26日),又名元宏,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其5岁即位,改年号为延兴,23岁时亲政,33岁时驾崩。 作为马上皇帝,孝文帝的足迹遍及中原。其在河津所留的黄河大梯子崖,成为目前少有的遗迹之一。 黄河大梯子崖位于黄河石门下口东边的绝壁上,是北魏时通往倚梯城的重要通道。其垂直高度米左右,宽2至3米,共个台阶,呈之字型挂壁而上。据此而守,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梯子崖台阶的每个切面与台阶内侧的崖壁面都是经过精细打磨的,凿痕清晰整齐,实在罕见。如果仅仅作为倚梯城的通道,这种精细整齐大可不必,但作为皇帝巡游祭祀夏禹的场所,这种场面是必不可少的。可见,黄河大梯子崖在某些程度上代表着北魏时期的一种国家形象。 关于黄河大梯子崖的来历,唐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中有明确记载,在卷12《河东道》之《慈州昌宁县条》中这样写道“:倚梯城,以城在高岭,非倚梯不得上,因以为名。城中有禹庙。后魏孝文帝西巡,至此立碑,碑今现在。禹庙,在县西南一百五里龙门东岸上,其碑是后魏孝文帝所立”。 文中所提到的“梯”即是黄河大梯子崖。 对于孝文帝这次巡视的具体时间,《魏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魏书》卷7下《高祖纪下》载:“(太和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幸龙门,遣使者以太牢祭夏禹。癸亥,行幸蒲坂,遣使者以太牢祭虞舜。戊辰,诏修尧、舜、夏禹庙。” 太和二十一年(年)春天,魏孝文帝先是为处理穆泰平城叛乱事宜北上安抚,后从晋南前往长安巡视,经过龙门和蒲坂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地。《魏书》中的龙门即黄河龙门禹门口,倚梯城是龙门一带的控制性城堡,具有军事和交通枢纽意义,也是魏孝文帝视察龙门的最佳地点。由此推断,倚梯城是当时北魏政府建设的重要国家工程,为迎接孝文帝视察,自然会进行必要的建设,工程质量也是最高的。 尧、舜、禹是晋南地区最早的部落首领,历代都有宗庙和祭祀活动。魏孝文帝到龙门祭祀尧、舜、禹,同时对祭祀场所进行修缮,主要意图应该是标榜北魏王朝是从尧、舜、禹以来中原王朝的合法继承者。 不过,斯人已去,政声永存。留给河津的黄河大梯子崖也因一代明君而倍显珍贵。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