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5-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提示:点击上方"山西博盛达"↑免费订阅

河津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隅,吕梁山南麓汾河与黄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地处滨河要口,当黄河要津龙门古渡,故名。

龙门,最早记载于《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意谓黄河津渡。

黄河,在这里伸展汾水,在这里蜿蜒

石门,在这里挺拔龙门,在这里矗立

锦鲤,在这里跳跃

悲壮雄奇豪放

已深深地植入这片土地

这里一直是

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发祥地

女娲抟土作人,化生母亲河畔

燧人氏钻木取火,发祥吕梁山巅

尧舜肇基,赐五百里甸服泽汾川

禹凿龙门商都耿地

福祉绵延

秦皇皮氏新莽延平北魏龙门

到了北宋

这里有了定名:河津

并延续至今

(河津老城图)

时间游走

如今,展开地图

在山西省西南部

你会发现

一条金鲤正跃身起跳

飞过龙门

这,就是河津!

雄壮与粗犷是它

创新与活力也是它

怡者,悦也,乐也。

心旷神怡

说的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来到这里的人

大抵都有这样的感受

高山、大河

田野、高原

芳草、花海

蓝天、白云

你能想象到的诗与远方

这里都有

在母亲河荡舟逆流

在吕梁山巅登高望远

或者

在开满鲜花绿意盎然的黄河湿地

恣意遨游

红尘作伴

活得潇潇洒洒

这里

是黄河跌落壶口,穿越石门、龙门

“几”字形最后一个拐弯处

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

中贯其里

汇入中华母亲黄河

恰如母亲的怀抱

守护这一片风水宝地

衢,四达谓之衢。

千年流转的历史里

这里一直与陕西毗邻,

素有秦晋咽喉之称

唐代曾与韩城同为河中府辖县,

两汉丝绸之路开启后,

河津人通过陆、水两路,

直接与西安、甘肃、宁夏、天津、洛阳等地接轨,

在经济、文化、宗教诸方面

与西域及东亚、南海有关国家都有不同形式的交流

煤炭、琉璃、白瓷、文化

架起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开启了一带一路的畅想

龙门的风吹过千年

黄汾岸畔的人们依旧忙碌

如今的河津是

大运城建设的排头兵

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

国家级铝镁合金基地的主战场

这里是

商贾云集之城,货物集散之埠

国道、吉运高速、蒙华铁路纵贯南北

国道、侯西铁路、侯禹高速横穿东西

河津—韩城城际铁路列入规划

“三纵四横”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城市周边三个机场

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相互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北上南下、东进西出

内外联动、八面来风

这,就是河津!

物,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

这里是

河东煤田原煤采掘的最佳出口

煤田面积6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8亿吨

硫铁矿面积6平方公里,石灰石储量3.4亿吨

黄河流经境内30公里,地表水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地下水年可开采量3.2亿立方米,黄河供水工程日供水50万立方米;

西气东输管网覆盖全境,天然气日供能力万立方;

电力装机总容量为万千瓦

河津

心中有“物”

创,始也。

龙门衍生的大禹文化

鱼跃龙门的向上毅力

滋养了河津人民的创造精神

争强好胜、勇为人先

头枕着吕梁煤海雄浑的动力

怀抱着中华铝城翱翔的激情

汾水自龙城迤俪而来

如玉带缠腰

黄河由龙门豪迈起跃

似锦缎披肩

山川形胜人水和谐

珠圆玉润在河之津

唱一首凄美的山底小曲

祭拜我古老的天地山川

表一段泼辣的干板腔

赠予我勤劳的百姓人民

舞动虎岗寒窑的方天画戟

银光辉映我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精神

黄河三汲浪锦鳞跳龙门

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征程中

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浴火而生

在建设大运城的号角里

副中心城市河津

一马当先拓荒前行

秉承大禹凿龙门的执着与豪迈

大河之津方显龙腾虎跃

借我鲤鱼跳龙门的浪漫与激情

大河之津又见群星灿烂

四十万龙门儿女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夙兴夜寐、续写华章

这,就是河津!

苍茫的土地上

曾经演出一幕幕传奇

如今

这片热土依旧富有活力

传奇,仍在继续……

商务合作|品牌推广|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