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热议党的十九大 10月18日至24日,为期一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我校党总支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开展热烈的交流讨论。广大党员干部难掩内心激动之情,纷纷表达心声。李晋宏、程贵姣两位老师更是编写楹联致贺十九大! 中华建设赖群雄。 不忘初心筹大策, 诗赋难描时代风。 秋霜初染党旗红, ——李晋宏(校长助理、教研处主任) 贺词一阕颂扬航, 十月金秋喜欲狂。 九道黄河歌盛会, 大吉大美续华章。 ——程贵姣(学术委员) 李晋宏(校长助理、教研处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不是习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文化自信,但是在党的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来,却是第一次。这必将开创一个时代,开创一个中华文化扬眉吐气大发展的时代。信心对于一民族至关重要,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不能没有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作为我们学校来说,要在工作中切实践行文化这一理论,要有意识有步骤地采取行动,在学生中增强文化自信,真正培养“崇仁尚德,全面发展的”中国人。 胡庆国(高一年级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不只是教育机会的提供,更是基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观感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公平的教育需要国家教育体系中学校类别丰富多样,需要建立适合于每个个体的教育与学习体系。在学校层面同样需要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与教学,实现学生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从而改变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教育教学状况。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争当“立德树人”的改革促进派,加强问题研究,善谋解决之道,狠抓任务落实,回归教育本原,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人、引路人。 李爱荣(学术委员):习近平总书记在通篇报告中谋划今后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得更好。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扎实工作,为谱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做出自己的贡献。 任娟霞(政治教师党员):十九大报告亮点纷呈,开辟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新举措更彰显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深感祖国的强大给人民带来的强大安全感和无尚的荣耀。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论素养,让学生看到中国的发展和前景,并对我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柴国敏(政治教师党员):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作为一名基层普通的人民教师,饱满的热情可以激发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民服务、多作贡献”,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李旭明(化学教师党员):党的十九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总书记也曾讲过的“三个牢固树立”的殷切希望和做好一名教师的“四个必要条件”正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做好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新要求。要把总书记的这些讲话要求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切切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身就会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 张肖强(化学教师党员):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喜事。办好中国事情,我党我国越来越强,去不了大会堂,就在手机上参会。党的方针政策如此亲民,这几年感觉“支付宝”及“共享模式”正在改变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奠定的基础,下一个五年相信会更好。相信习主席会带领中国进一步走向繁荣,昌盛,相信祖国会更加强大,我爱我的祖国,我为祖国强大感到骄傲! 师彬杰(语文教师党员):党的十九大报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画面令人向往,非常鼓舞人心。我作为一线教师,又兼任班主任,既倍感鼓舞和期待,又深感使命的艰巨与任务的光荣。我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好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精神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十九大精神及时进课堂,使学生了解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的伟大事业和实现的伟大梦想,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 侯杰(图书管理员):纵览十九大报告全文,出现“高中”关键字的两个句子里,对高中教育的定位是普及。十九大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民生和社会治理的首要位置,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到三个具体要求。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高中教育“普及”,要求教师有“师德师风”、“高素质”。我想只有不断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才能让“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有现实基础。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