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4月12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共同发掘的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成功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开山西古代陶瓷业神秘一角。

这一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没有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最难得的是,通过复原的瓷器,发现它们的形制、款式以及上面的花纹,与在国内外博物馆馆藏的一些藏品相同,解决了不少馆藏古瓷器出处的问题。

金代河津窑瓷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河津固镇瓷窑址即为宋金众多民营窑口中的一颗璀璨之星。迄今在河津地区共发现四处窑址:北午芹、古垛、固镇和老窑头,其中北午芹的烧造年代可上溯至唐、五代时期,制瓷历史悠久。固镇窑址是宋金时期河津窑的中心窑场,地处吕梁山南麓、黄河与汾河交汇的三角地带。

河津窑珍珠地刻花枕头

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对该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清理制瓷作坊4处,瓷窑炉4座,水井1处,窑炉残渣及废品堆积坑35个,出土完整及可复原瓷器件,瓷片、窑具标本达6吨之多。

河津窑发现的意义

1.文化遗产保护、聚落考古理念贯穿始终,多维度信息提取。以发现的窑炉、作坊为根本,梳理河津窑选址及其原料、生产、销售等脉络,复原河津窑,丰富宋金时期北方窑口的面貌。

自年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即着手开展河津窑的相关考古工作,包括遥感影像实时监测、系统的区域性考古调查等,通过前期的考古工作,明确了河津窑场选址的优势,首先,各窑址紧邻乡宁煤田,在吕梁山南麓的青石峪沿线发现有富集的瓷土矿,为瓷器烧造提供了丰富的燃料和原料;其次,窑址沿遮马峪、瓜峪两条古河道分布,西距黄河禹门渡口约九公里,为其瓷器产品的运销提供了便利的水路条件。这些优越的地利条件共同促成了河津窑的空前繁荣。

金代河津窑瓷枕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正隆庚辰(年)墨书铭

结合前期调查情况及保存现状,选择对固镇瓷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过程注重传统田野考古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多学科合作,大量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近景摄影测量等科技手段,全息记录各类遗存信息,重建窑址的使用、废弃过程,尽可能全面的还原固镇窑址的整个制瓷面貌。

金代河津窑瓷枕

广州南越王博物馆藏

2.山西地区首次发现制瓷作坊和瓷窑炉等相关制瓷遗迹,填补了山西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一处作坊对应一两座窑炉,是典型的小手工业组织形式,对认识宋金瓷器生产方式,以及区域经济形态具有特别意义。

山西是我国古代陶瓷生产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自唐以来就有瓷器烧造,制瓷历史悠久。宋金时期是山西制瓷业的高峰期,经考古调查发现的窑址就达六十多处。虽然窑口众多,但经正式发掘的的窑址极少,经调查的窑址见于报道的也不多。河津固镇瓷窑址是山西地区首次经科学发掘的瓷窑址,发现的保存相对较好的四组制瓷作坊和瓷窑炉填补了山西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

金代河津窑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一处窑址的布局一般由窑工居住区、制瓷作坊、瓷窑炉和废品堆积区等部分组成,制瓷作坊和瓷窑炉是其主要的工作区域。固镇窑址的布局来看,作坊紧邻窑炉,废品及残渣多倾倒于窑炉相邻的废弃作坊、水井内,一处作坊对应一两座窑炉,是典型的小手工业作坊。宋金制瓷业是以个体生产为基础,并由多个个体户组成一个窑场,一处窑场可拥有几十座甚至数百座窑,每座窑的所有者称为窑户,窑户内部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亦存在高下之分,富者往往拥有数十座瓷窑。固镇窑址内部分出土器物上有“马四”、“马家椀工”、“张”类墨书款识,应为“马”姓、“张”姓窑户的产品标识。

窑户之下从事具体烧造工作的称为窑工,他们是制瓷生产的基本力量。瓷器烧造工序复杂,从采掘原料、制作瓷坯、印刻各种图案花纹、上釉,到制作匣钵,入窑装烧等等,都是由专业化的窑工完成的。因工序的不同,作坊间及作坊内部亦存在明确的功能分工。结合固镇窑址金代三处制瓷作坊的遗存分布情况,可知其中的一号作坊为练泥的场所;二号作坊内部可细分为捣碾瓷土、制作瓷坯和晾坯等不同的功能区;而四号作坊为存放匣钵、支顶钵类窑具的场所。

固镇窑址的制瓷作坊多为窑洞式,地域特色鲜明,其中的二号作坊为一处地窨式窑洞作坊,由东、西两孔窑洞组成,中间有洞式过道相通,东侧窑洞的南部有斜坡式门道,门道与窑洞入口处设有天井。这种特殊的结构与现在山西南部平陆地区的地窨院相似,是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居住形式,其优点是冬暖夏凉、防风防火,但也存在采光不足、排水困难的缺点,从二号作坊底部厚约五十厘米的淤土来看,其废弃的原因应与水淹有关。

3.北宋窑炉Y1的烟室面积超过窑床面积,结构独特,在国内尚属首例。该窑极有可能掌握了利用窑炉余温进行烘坯的关键技术,更新了制瓷工程技术史。“白、密、高”的北宋精细白瓷达到了同时期制瓷工艺的顶尖水平。

“窑”的本义是指烧制陶瓷的窑炉,根据窑炉形制的不同,可分为龙窑、馒头窑、阶级窑等,其中龙窑、馒头窑分别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流行的窑炉形制。龙窑多依山坡倾斜而建,长长的窑身形宛似一条火龙,故称龙窑。其特点是升温快,降温也快,适宜快烧,烧出的瓷器光泽好,透明度高。此外龙窑的建造费用低,热效率高,燃料消耗少,产量大,成本低,因此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馒头窑因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故名馒头窑。其特点是升温慢,降温也慢,保温性能好,容易控制升温速度。

河津窑金代珍珠地刻花枕头

忻州九源古陶瓷博物馆藏

固镇窑址发现的四座宋金瓷窑炉,均为半倒焰式馒头窑,所谓半倒焰即火焰自火膛先喷到窑顶,然后倒向窑底,经过瓷器制品后,由靠窑底的侧墙排烟孔进入烟囱,向外排出。因此其结构均由火膛、窑床、烟室等部分组成。

北宋时期的窑炉Y1保存相对较好,其火膛底部有狭长的落灰坑,两个烟室位于窑炉后侧,并排分布,单个烟室的面积达1.7平方米,烟室的总面积超过窑床的面积,近占整个窑炉面积的一半。这种特殊的烟室结构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具备缓火、干燥等功能,在烧制瓷器后,利用窑炉余温进行烘坯,一窑两用,提高了窑炉的使用效率。

三座金代窑炉较北宋窑炉在结构上有所改进,火膛变深,不设单独的落灰坑,火膛前侧有宽而深的通风道,除起到通风作用外,还具有透火、掏灰的功能,对窑炉温度的掌控更加成熟。

“白、密、高”的北宋精细白瓷达到了同时期制瓷工艺的顶尖水平。

白瓷是我国北方窑口主要的烧造品类,根据其胎釉的精细程度,可分为粗白瓷和细白瓷两类。粗白瓷胎体多粗疏,为了遮掩胎体上的瑕疵,均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罩釉;细白瓷胎体多细腻,洁白,致密度高,不施化妆土,直接于胎上施釉。唐代的邢窑白瓷有“类银类雪”之称,宋代的定窑白瓷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之美誉,以及有“一代绝品”之称的永乐甜白瓷,都是同时期白瓷产品中的佼佼者。

河津窑素烧花口长颈瓶

固镇窑址生产的瓷器品类也以白瓷为大宗,兼烧黑、酱釉瓷和低温釉陶。白瓷产品中细白瓷占有很高的比重,宋金均有烧造,北宋的细白瓷胎釉细腻,温润如玉,造型素雅简约,以造型和釉色取胜;金代的细白瓷在胎釉上要略逊一筹,内壁多饰印花图案,以装饰取胜。通过对北宋部分细白瓷标本的检测分析,显示其制瓷工艺已达同时期的顶尖水平。

北宋细白瓷花口盏、盘

影响瓷器白度的因素主要是胎釉中氧化铝和钛铁杂质的含量,氧化铝含量高,钛铁杂质含量低,则其白度就高。通过对北宋细白瓷标本的X射线荧光分析,显示其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高达40%,明显高于邢定白瓷,胎釉中钛铁杂质的含量亦低于邢定白瓷,使得其在外观白度上要高于邢定白瓷。由于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其白中微闪青。

同时,通过对其物理性能的检测,显示其胎体瓷化程度高,致密坚硬,吸水率低;胎体中较低的K2O和CaO助熔剂含量,良好的烧结程度,反映其烧成温度可能高达℃,这与其特殊的窑炉结构亦有关。

4.全国馆藏珍贵文物中,宋金时期瓷枕共件,其中件产自河津窑,约占9%。造型和装饰均独具风采的金代河津窑瓷枕,明确了国内外大量同类馆藏和出土品的烧造窑口。

枕,卧所荐首者。瓷枕是中国古代的寝具,也是陶瓷器中的一个品种。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代大量生产,盛行于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随着瓷业中心的南移及新型材料的出现,瓷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中,瓷枕不再是简单的枕具,其丰富的造型和图文装饰,承载了绘画、诗歌、戏曲、雕塑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兼具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

白釉剔花填黑缠枝牡丹纹八角枕

宋金是瓷枕生产的繁盛时期,生产瓷枕的窑口林立,尤以华北一带为最,造型丰富多样,装饰技法繁缛复杂,要想在其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身的风格和特色。

广州南越王博物馆藏河津窑三彩枕

固镇瓷窑的金代瓷枕在造型上的不拘一格和技艺上的另辟蹊径,使其成为当时同类产品中的翘楚之作。固镇窑址的金代瓷枕产品分高温釉瓷枕和低温釉陶枕两类,其中高温釉瓷枕分为八角形和腰圆形,低温釉陶枕仅发现一类六角形的。

金代河津窑

广东省博物馆藏

5.瓷器产品中北宋的简约素雅与金代的繁褥多姿形成鲜明对比,是宋金分立的历史大格局下,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的一个缩影。

自唐以来,山西地区的陶瓷业迅速发展,境内可确认的唐代窑址有浑源窑、平定窑、河津窑、交城窑、介休窑等。北宋时期,河津窑、介休窑等窑口十分兴盛,从精美的细白瓷产品可见其制瓷工艺的精湛和陶瓷业的繁荣。

河津窑印花模具

宋金战争对山西地区的陶瓷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其相互对立、战争频发的格局下,民族之间的大融合才是主流,工匠间的流动和产品上的贸易往来,又无形中推动了陶瓷业的交流与发展。自金统一北方后,特别是金熙宗极力推行女真汉化及海陵王迁都燕京后,山西地区的陶瓷手工业得以快速的发展。

河津窑金代黑地白绘花瓷洗

金代的固镇窑址产品,品类丰富多样,装饰多姿多彩,其在生产和装饰工艺上与河南、陕西、河北的重要制瓷传统相关联,即通过晋城与焦作地区相关联,通过韩城与耀州窑相关联,通过长治与定窑、磁州窑相关联,又将这些不同的生产传统相融合,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如借鉴当阳峪窑的剔花填彩技法,创新出独特的剔花填黑工艺;借鉴磁州窑的黑画花技法,在运笔及构图上独具匠心,区别于磁州窑黑画花的浓墨及刻板,落笔自如、浓淡有致的画花装饰更富艺术性和灵动感。博采众长而自成一体,使其成为宋金时期北方地区制瓷工艺的集大成者。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
复方卡力孜然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