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两会”热点 河津撸起袖子要干这些大事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推进“五大战略”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三动三新”、“三创两提升”,实施五大战略,全面提速转型,加快建设绿色富裕繁荣和谐的现代化工贸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 GDP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与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根据新的统计口径研究设置。同时,不折不扣地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一)聚焦创新突破,加快工业振兴崛起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决完成省市下达的煤炭、电力等行业去产能任务,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倒逼灰陶、石料等行业落后产能退出,为优势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启动宏达立方高炉项目,年底达到万吨钢铁产能。引导企业积极争取省市设立的11亿元技改专项资金,促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相互嫁接,防范“木桶效应”,补齐安全环保短板,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绿色、清洁、高效、循环发展。 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煤电铝材产业集群,依托中铝、华泽两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下游高附加值产品,重点实施炬华万吨铝基新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铝产业示范基地。煤化工产业集群,按照“稳焦兴化、焦化并举、上下联产、以化领焦”的思路,稳定煤炭焦炭产能,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完善煤焦化产业链条,推进煤焦钢上下游企业合作,重点实施阳光华泰19万吨炭黑、3万吨二萘酚等项目,加快建设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煤化工基地。抢抓售电侧改革机遇,重点实施河津发电公司机组供热及超低排放改造、华泽铝电机组通流及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积极争取铝工业园区区域电网试点,进一步扩大直供电规模和范围,努力把我市的电力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工业4.0和《中国制造山西行动纲要》,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潜力产业为重点,着力抓好江苏雪浪6万吨无缝钢管、潞安80兆瓦风力发电、华康微纤维新材料等项目。加大科技创新,发挥现有各类研发平台作用,支持远东特铝、津津化工、三联铸造、腾茂科技等企业,瞄准发展前沿,加大技术攻关,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行业制高点,争取话语主导权。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学习借鉴平陆复晟铝业先进经验,实施“互联网+工业”行动,推进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融合创新,加快“河津生产”向“河津智造”转变。 全力以赴帮扶企业。认真落实省、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和物流成本。继续实施县处级干部双包责任制,下大力气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抓好质量、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全年新注册商标80件,新认定山西省著名商标3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件。引导企业抓住市场回暖机遇,复工复产、稳产增产,促进开工率逐步回升。引导重点工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河津产品,促进本地产品就地消化。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厉打击干扰企业生产运营的不法行为,旗帜鲜明地为企业保驾护航,毫不动摇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动河津工业振兴崛起,努力在运城建设新型工业大市中站排头、立标杆。 (二)突出提质增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优先保证财政支农支出,重点抓好投资3亿元的汾河清水复流北赵连接段、投资万元的瓜峪水库、投资万元的汾河干流河津段整治、投资万元的汾河水毁修复、投资万元的赵家庄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实施深耕作业2万亩,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区1万亩,抓好黄村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8亿公斤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适应农产品消费升级需要,积极扩大有效供给,重点抓好油用牡丹及50兆瓦农光互补、恒瑞博蛋鸡养殖、农之龙无铝纯淀粉粉条、农星瑞金万头商品猪养殖等项目,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2个,绿色基地亩,创建汾滨草莓汁、亿佳乳业、金粟芝麻糖等5个名优品牌,打造润兴农业示范园、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西梁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园3个精品示范园,发展连伯韭菜、黄村莲菜、南里山楂等20个精品专业村。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培训农民0人次。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制定统一标准,严格考核评比,调动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创建一批“别致多样、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所有村庄绿化工作。今年财政出资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高标准完成60个村庄绿化。通过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让个村,村村富起来、村村绿起来、村村美起来。 (三)立足全域统筹,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领。大力推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五规合一”,完成城乡总体规划批复,加快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城市地下管廊综合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城中村改造规划。严格规划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切实增强规划约束力。传承龙门文化,唤起城市记忆,彰显河津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一城三区四园”的城市框架,完善城市供气供热、路网系统、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采取PPP模式,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力争年内完成集中供热主管网铺设。抓好塔前路、万春街北延、道南路西延、张清线改造、振兴东路改造、高速西出口至龙门大道等路网项目。加快国道拓宽改造报批,积极做好蒙华铁路河津段、王家岭铁路专用线和蒙华连接线等项目配合工作。推进万和小区及公园、王家岭生活区及培训中心、文体公园提质改造等公园小区项目。实施井井通电、中心村电网改造、10千伏延平线等电力项目。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抓好僧楼、樊村街巷硬化、绿化亮化、棚户区改造等小城镇扩容提质工程。加快乡镇机关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馆、小文体室“五小”设施建设,在运城每个乡镇补贴10万元的基础上,市财政每个乡镇再补贴10万元,努力改善乡镇机关工作环境。鼓励农村发展楼宇式住宅,抓好城区、清涧、僧楼、阳村、赵家庄等新农村住宅小区及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促进各种要素均衡配置。 强化城市管理。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协同推进卫生城市、生态园林城市、食品安全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五城同创”。全面实行“市领导包街、机关单位包段”的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集中整治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公共环境。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新建城市公厕3个,绿荫停车场3个,垃圾中转站2个。大力开展“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活动,对水利局等6家单位拆墙透绿,实施电厂粉煤灰场绿化,对市区街道、绿化带进行补栽提质,确保市区道路绿化达标率70%以上,单位、小区绿地率30%以上。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创建1条保洁示范街、1条绿化示范街、1条节能亮化示范街、5条五城同创主题宣传示范街,努力让广大市民生活得更加舒心、更加便捷、更加幸福。 (四)促进文旅融合,强力带动三产发展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聘请清华大学、西北设计院等专业团队,对全域旅游进行高标准规划,重点实施琉璃灰陶文化产业园、薛仁贵寒窑旅游路、双峰岭旅游路、龙门村大禹文化园和明清一条街等项目。以阳村、柴家、城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游、农耕体验游、乡土文化游等新业态。策划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活动,办好大禹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瞄准主流媒体,加大宣传推介,讲活龙门文化,讲好河津故事,让“禹凿龙门、古耿遗址、西河设教、司马迁故里、薛仁贵故里”五大特色文化名片,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广“助保贷”业务,财政出资万元设立保证金,撬动银行0万元信贷资金,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银企对接和信贷投放考核激励,有效提高我市存贷比。支持阳光集团、农商银行、远东特铝、津华药业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推进物流业智慧发展,围绕煤炭、焦炭、铝产品等大宗工业产品和生活日用品,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城乡快递,加快构建立体式现代物流产业格局。推进商贸业提档发展,按照“划行归市、管理规范、环境整洁、服务优质”的要求,实施高家湾市场、小关市场、城北市场整治提升工程,引导香江国际、东星时代广场等传统商贸企业,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对接,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努力把河津打造成为运城市域副中心城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支持琉璃灰陶、健身器材、红木家具等文体产业快速发展,探索推动剪纸、干板腔、民间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等新业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河津。涵养新时期“河津精神”,大力开展德孝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培育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和企业精神,广泛凝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让40万龙门儿女都能更加自豪地说:我骄傲,我是河津人! (五)加大改革开放,扩大竞争发展优势 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按照“整合、改制、扩区、调规”的思路,依托铝工业园区和王家岭循环经济园区,推进河津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科学把握开发区发展方向、目标定位、路径抓手,聘请专业团队,高起点谋划布局,通过整合、共建、一区多园等模式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开发区高层次建设。以开发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中铝、阳光两个百亿元旗舰企业,加快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铝深加工、煤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聚区,努力把开发区建成招商引资的新平台、创新驱动的主引擎、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市乡一体政务网络平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PPP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民生等重点领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用,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启动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建设健康河津。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做好不动产交易和统一登记衔接工作,对不动产交易抵押、税费征缴、登记发证实行一站式办公,4月底前不动产交易大厅投入使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工作,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创业创新。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树立集群化、定向化招商思维,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围绕铝深加工、精细化工、高新技术等产业,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开展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核心技术强的高端项目。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对接中国石油大学、上海煤化工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引进一批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工匠型高技能人才。以河津市建筑公司与中国安华集团全面合作为契机,鼓励建筑、建材企业建立联盟,抱团发展,积极走出去开拓市场。启动实施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创新工程,鼓励河津籍在外企业家回乡创业。加大招商项目对接服务力度,切实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50亿元。 (六)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制定《河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控煤、治污、管车、降尘”为抓手,全力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全面清理建成区燃煤锅炉,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和清洁能源。强力推进电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切实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完成省市下达的黄标车、老旧车淘汰任务。强化工地、道路、堆场及大面积裸露场地的扬尘污染控制,严格落实围挡、遮盖、冲洗、硬化、喷淋“五个百分百”要求。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各项应急措施。制定《河津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汾河沿线企业和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实施城市截污管网、国道排水渠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处理和王家岭循环经济园区污水处理项目,确保所有涉水工业企业全部达标排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城市集中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制定《河津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提高固废、危废污染事故预防处置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深入开展“铁腕治污”行动,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坚决做到零容忍、出重拳、严处罚。 积极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巩固,推广使用节能产品,确保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如期完成。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明确保护责任,实行严格保护。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加大企业闲置土地利用力度,推进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鼓励发展煤矸石、粉煤灰、赤泥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探索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就地转化、综合利用。 扎实推进生态靓市工程。河津作为工业城市,栽多少树都不为过。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思路,持之以恒开展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多栽常绿树种,多栽高大乔木,增加树木品种,提升绿化档次,尽最大努力减少土地裸露,增加植被覆盖率。今年要投资1万元,深入实施林业“八大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天保工程林2亩、米槐经济林0亩,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0亩,高速路沿线荒山绿化5亩,退耕还林亩,青年林更新亩,绿化村庄60个、企业30个、景区亩。通过坚持不懈狠抓环境整治,坚持不懈大搞植树造林,坚持不懈推进源头治理,奋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 (七)围绕民生福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强化底线思维做好兜底民生工作。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战略,严格落实扶贫主体责任,按照省市提出的“八大工程及二十个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小额贷款贴息、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项目,全面落实扶贫社会保障政策,精准到户到人。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新模式,重点实施人的易地搬迁项目,推进8个贫困村巷道硬化、环境绿化、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决完成人的年度脱贫任务。 着眼长远做好发展性民生工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完成义务教育“全面改薄”扫尾工程,推进河津中学扩建和职业中学维修改造工程。积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新建2所农村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比例达到10%。依托河津中学、第二高中、铝基地三个教育片区,规划布局城市教育方阵,形成布局合理、竞相发展的教育新格局。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院搬迁托管为开端,加强重点科室建设,抓好医疗人才培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打造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继续开展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多渠道增加体育场地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民生工作。研究探索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入轨运行。扎实开展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产业,着力抓好高家湾养老服务中心、东关敬老院、城区街道敬老院等项目建设。按照“致富在深山、绿化在身边、出路在搬迁”的思路,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引导群众发展花椒核桃干果经济林,下大力气解决山区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问题。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本届政府承诺,无论财政压力有多大,民生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事只多不少,我们要通过持续努力,让全市所有群众都能学有所教、住有宜居、乐有美景、病有良医、老有善养! (八)坚守安全红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企业主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坚决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发扬“老认真”精神,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严厉打击各类私挖乱采。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创建10个食用农产品生产安全示范基地、10个畜禽水产品生产安全示范基地、个食品安全乡村、个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示范单位。深入开展平安河津建设,加强校园周边、背街小巷的道路平整、路灯照明、视频监控建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扎实推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社会风险防控,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劳资关系、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方面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和各类非法集资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舆情事件和重大金融风险“四条底线”,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本文摘自河津新闻传媒)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