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家关村又名小关村,隶属河津市城区街道办管辖。位于老国道与新国道交汇处。全村土地面积余亩,其中住宅及商业用地达余亩,耕地面积余亩,现有户,农业人口人。是一个只有三个村民小组却拥有多流动人口居住的典型的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中村。集体组织经济年收入达余万元,人均年分红元,农民人均年收入高达元。先后被命名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地级文明村”和“地区首批小康达标村”等荣誉称号。 据《河津老城》一书记载,老城初建时,只有东、西、南三道城门,东门名曰“迎旭门”,西门曰“拥翠门”,南门曰“临川门”。明天顺二年,当政县令决定增开小东门,取名“附阳门”。位置在东门米处的东城墙上,城内通小门于巷内,城外向东米为米家关。 据村老年人回忆,米家关村是作为城防据点设立在附阳门外的寨所,以四川迁来米姓为主,故名米家关。全村东西一条巷,东西两头分别建有门洞口,原是防止盗贼、土匪、战争的重要军事部署。解放前仅30户人家,民间有云“小关村一条巷,搭起戏台没人唱”。米家关村第二大姓师姓,据老年人回忆,是从乡宁县的师家滩迁入老城南关的柿家园,有《南关师姓族志》记载,(年~年)被朝廷追赠为武德将军的师维垣、师鹰扬等族人,后因洪灾和老城衰落迁入米家关。 解放后,米家关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勇为人先的精神,开发土地流转商业化模式,使集体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现在,整个村庄已被城市发展框架所覆盖。走讲米家关村,一排排依街林立的楼房拔地而起,绿意盎然的国槐随风摇曳,古朴华丽的路灯尽显现代气息。三条南北主街和三条东西街道将村庄划分为六大块。除住宅区外,还有台商投资的津辉国际建材城、公交公司、美丽家园精品建材城,钢材市场和全市唯一的大型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工商业蓬勃发展,村民安居乐业,街道车水马龙,欣欣向荣,广场早晚人山人海,歌舞升平,是河津典型的城镇化村落。 建置沿革 明代—太和坊 清代—太和里小关村。 民国8年(年)—第一区米家关村。 年4月河津解放—第一区米家关村。 年全县划为41个乡—吴家关乡米家关村。 年3月,全县合并为17个乡一一城关乡米家关村。 年10月—城关公社米家关大队。 年4月—城关镇米家关村委会。 年至今—一城区街道米家关村委会。 村委会供稿 赞赏 |